本报讯 (记者刘萌)6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例行媒体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中海外贸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广大外贸企业应变求新,各项帮扶企业的政策落地见效,货物贸易达成“量质齐升”,展示出中海外贸独特的韧性和活力。特征主要表目前以下三方面。
一是“朋友圈”愈加多元。前5个月,新兴市场贡献更多增量,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合计同比(下同)增长4.2%;
对东盟增长9.1%,对非洲增长12.4%,多样化市场格局不断拓展。
二是“新动能”加快集聚。中海外贸“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竞争优势增强。前5个月,机电商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比重达六成。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8.9%、通用机械增长9.5%、电动汽车增长19%、船舶增长18.9%。保税修理等外贸新业态催生增长新动能,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颁布了第一批自贸试验区保税修理商品目录,符合条件的区域可以拓展飞机、船舶等高附加值商品保税修理业务。截至5月份,全国已累计落地保税修理项目280多个。
三是外贸主体充满活力。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占整体进出口比重达57.1%。外资企业进出口连续4个月维持增长,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数目增加到7.3万家。
“下一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大家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以优质进步的确定性应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家期待与更多贸易伙伴一道,一同应付风险挑战,促进合作共赢。”何亚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