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新办举行“优质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媒体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常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效果。
会上,国家常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常识产权局扎实推进常识产权事业达成稳中求进、优质进步,多项指标提前完成,常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节奏,获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效果。
一是常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
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常识产权范围改革,加快打造高效的常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国家常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常识产权管理效能显著提高。
完成专利法新一轮全方位修改,打造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规范。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方位修改,着力从规范层面解决商标恶意抢注、囤积、无效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修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适应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进步需要。打造地理标志统一认定规范。构建数据常识产权保护规则。推行常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常识产权迅速协同保护机制,加大国外常识产权纠纷应付指导,在全国布局建设128家国家级常识产权保护中心和迅速维权中心。成功打赢专利、商标审察提质增效攻坚战,建成国际领先的专利智能审察和检索系统,创造专利平均审察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察周期稳定在4个月,均跻身相同审察规范下国际最快水平。常识产权保护社会认可度从2025年的80.05分提高至2025年的82.36分,整体步入好阶段。
二是常识产权运用获得新效果。
深入拓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成功推进一大量专利达成转化和产业化,企业创造专利产业化率从2025年的44.9%提高至2025年的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5年的11.97%提高到2025年的13.04%。常识产权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5年的3194.4亿元提高到2025年的3987.1亿元,每年平均增速5.7%。国内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AI、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范围学会了一大量重点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进步。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国内品牌价值达1.76万亿USD,位居全球第二。地理标志商品直接年产值从2025年的6398亿元提高至2025年的9690亿元。
三是常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
上线运行国家常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00余项常识产权基础数据,达成常识产权全链条业务“一网通办”。国家级常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达成省级层面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常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75家,覆盖率达到52.6%。全国专利代办处数目达到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增至367个。推进设立常识产权研究生专业学位,常识产权人才超越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人数超越4万人。建设脑科学、互联网通信等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28个,向革新主体免费开放,有力服务了革新创造。
四是常识产权国际合作获得新突破。
成功举办中国与世界常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龄念活动。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达成第一批清单商品互认互保。国内成功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推进世界常识产权组织《常识产权、遗传资源和有关传统常识条款》与《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款》成功缔结。在世界常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革新指数报告》中,国内排名提高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拥有些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目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内企业连续4年获世界常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数目位居各国之首。与80多个国家和区域打造了常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察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常识产权合作,达成合作内容提质升级。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等常识产权合作深化拓展,有力服务了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