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型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进革新、促进就业、改变民生的要紧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微型企业展会上表示。
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已累计培育科技和革新型中小微型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微型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数字化转型提高质效
前不久,工信部发布第三批中小微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
2025年起,工信部联合财政部拓展中小微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已遴选出3批101个城市,支持超4万家里小企业推行数字化改造。两年来,中小微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不断加快,质效稳步提高,试点工作对中小微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赋能用途不断显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微型企业局副局长贾宏伟表示,各地因地制宜颁布200余项有关政策规范,初步探索形成一批覆盖企业改造、商品供给、筹资促进、人才培训、安全防护、服务载体建设与试点组织推行的长效机制。
作为华南区域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广州产业基础雄厚,数字生态领先。广州已经建成3个国家级跨行业跨范围工业网络平台和15个专业特点平台,形成了以赛意信息、树根互联、致景科技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服务商集群。
“大家累计塑造3家全球‘灯塔工厂’,1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国家级5G工厂。”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符伟告诉记者,广州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通过商业订单拉动Supply chain企业上云上平台,达成各生产制造环节高效协同。比如,广州致景信息科技公司以飞梭智纺系统接入超9000家纺织企业,链接全国超70万台纺织设施,大幅缩减平台订单匹配周期,将设施开机率提升70%。
除此之外,各地已培育数字化服务商3500余家,塑造“小快轻准”技术商品1万余项,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联动、数字化供给资源高效匹配、公共服务保障有力的中小微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
在浙江宁波,工业网络已广泛应用于服饰、家用电器等行业,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平台解决决策略。
湖南长沙构建起生态更丰富、商品更精确、模式更多元的服务生态,针对不同场景定制开发轻量化商品,不断提高企业认可度。
“大家遴选出17家独立于改造、验收伏务商的第三方诊断咨询机构,构建贯穿改造前、中、后的全步骤服务体系,确保数字化转型真的见效获益。”武汉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世涛说。
集群化进步成势见效
中小微型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仅靠单打独斗,非常难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存活。采取集群化进步,以抱团取暖的方法促进常识、信息、资本等要点共用,与设施、服务、人力等资源共享,可以减轻其本钱重压,增强市场话语权。
“大家分级分类引导中小微型企业集群化专业化进步,已经培育300个国家级和1100多个省级中小微型企业特点产业集群,推进各地加强支持力度,促进集群优质进步。”李乐成说。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300个国家级集群共创造产值8.7万亿元,近3年每年平均增速达13%,入驻的中小微型企业近8.9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000家、专精特新中小微型企业1万余家,优质中小微型企业占比近40%,带动就业535万人。超七成集群对所在县域GDP贡献率达到10%。
“集群是进步县域经济的要紧方法,依赖当地资源优势进步特点产业,既能让县域经济活起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又能激起经济活力和扩大就业容量。”贾宏伟觉得,集群可以优化革新资源配置,帮助中小微型企业打通产学研合作途径,在集成电路设计、光伏材料、锂电池材料和装备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形成要紧配套能力。同时,集群聚焦数字化、绿色化链式转型模式,通过集中式开发和分布式部署解决方法,大大降低中小微型企业转型本钱。集群内部大中小微型企业间资源协同水平时益提高,拓展了设施、物流、仓储、人力、设计等资源共用共享。
“共享智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法,通过整理集群内的技术、设施、人才、资金等资源,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进步,达成资源高效借助和产业协同进步。”中国电子技术指标化研究院产业进步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表示,河北保定高阳县毛巾纺织产业集群将40多家印染企业产能整理起来,使用“以租代售、按需用”的共享模式,为1000余家织造企业提供染整共享服务。“纺织行业总是需要投入很多资金用于污染防治,这给中小微型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重压。为此,该产业集群引入了一批专业污水治理企业,纺织企业不需要购买有关设施,也不必担忧污水处置环节存在的风险,企业生产本钱减少了10%至15%。”
贾宏伟建议,要持续健全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优质服务向集群汇聚,鼓励集群运营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聚焦进步需要,革新服务模式,一同打造产业互融互补、企业互帮互促、要点互联互济的集群进步生态。
发展国外市场有支撑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维持增长。“中小微型企业运行稳中有进,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向好进步。”贾宏伟告诉记者,为提高中小微型企业经营能力,工信部坚持一手抓优企培育,一手抓助企纾困。
一方面,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重点范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攻坚新技术、开发新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其次,组织拓展中小微型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加大出海服务供给;
搭建政银企“中小微型企业外贸撮合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型企业顾客拓展市场。
在各项政策支持下,中小微型企业整体出口势头强劲。
5月份,中小微型企业出口指数为50.7%,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前不久,中国中小微型企业服务网“出海服务”板块上线,具备找商业机会、找信息、找活动、找园区、找机构5项功能。
“据大家察看,中小微型企业出海需要很强烈。但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仍面临文化差异、品牌影响力不足、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足与筹资途径有限等挑战。”中国中小微型企业进步促进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樊颖晖说,为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服务网实时汇聚150多个国家及39个联合国国际组织发布的高潜力订单与革新合作项目,覆盖新能源、智能装备、绿色消费等范围,年潜在市场规模可达200亿USD。
“下一步,大家将持续优化迭代平台功能,深化线上线下协同与国际合作,结合企业需要,加快建设集政策、法律、关税、金融与出海商品价格走势等服务于一体的‘出海服务大模型’。”樊颖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