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机器管范文、管招标、管评标、管监管组织‘四管’模式……”湖南今年推出的29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高举措中,明确提出要全方位推广“机器管招投标”。近日从湖南发改委获悉,自今年2月底该机制试运行以来,全省已累计发布“机器管招投标”项目招标公告1040个,完成项目开评标640个。
企业在参与地方招投标过程中,不乏实力足够却被莫名废标的状况。究其根本,总是与人为干涉、歧视性待遇等原因脱不开干系。怎么样尽量降低人情世故、暗箱操作影响,让招投标更透明、市场更公平?湖南推出了“机器管招投标”系统。
“大家将招投标的规则、步骤转化成代码,让系统刚性实行。系统不拟定不干涉规则,只不过无差别实行规则。”湖南公共资源买卖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机器管招投标”中的“机器”,是一套融合软件、硬件、数据模型的自动化电子系统,可达成招标文件自动生成、智能评标和全步骤监管的自动化运作。
“机器”如何“管”招投标?招标环节,“机器”用模块化范文自动“拼装”招标文件,项目需要哪些资质、营业额,“机器”精确关联,杜绝人为抬高门槛,消灭“萝卜招标”。投标环节,所有投标数据在“阳光房”公开,投标信息全省联动追踪。
经过“机器”评审后,最后还要专家复核。怎么样让“机器”管得住评标专家的“自由发挥”和“任性否决权”?今年7月,湖南在“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中上线《“机器管招投标”评标委员会否决投标理由数字化目录清单》,将可能出现的否决情形细化成具体代码,专家只能勾选清单内的预设理由,没办法自行编造或补充,这样堵住了“模糊废标”漏洞。
专家勾选错了如何解决?系统会对评标专家否决投标行为实时监测预警,投标人还可当场向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发起澄清说明,申请重新表决,最快当天就能纠偏。专家若不按规定评标导致评审结果错误,将受信用惩戒。
“‘机器管招投标’改革的思路,就是用公事公办的电脑代替懂人情世故的人脑。”湖南发改委法规处处长尹枝茂介绍,“机器管招投标”系统的推广,正在让招投标“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没用”成为现实,这也让更多民营企业看到了机会。自2月“机器管招投标”全省试运行以来,民营企业参与率从88.27%提高至90.49%,中标率从73.65%显著提高至88.25%。